前言
2025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八十载风雨兼程,铭刻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。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,早已化作精神灯塔,照亮新时代前行的方向。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,北理工青年肩负时代使命,以脚步致敬信仰、以实践传承精神,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,坚定理想信念,厚植家国情怀。生命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发起“生态科考暑期社会实践”活动,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触摸中国脉搏,在调研中读懂时代命题,用青春智慧投身美丽中国建设。
黄河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。在兰州,黄河穿城而过,滋养了这片土地,也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系统。继银滩湿地公园和马滩湿地公园的生态考察之后,我们实践团的成员们继续踏上探索之旅,前往白塔山公园,深入了解其生态特征,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。
一、科考地简介
白塔山公园
白塔山公园,位于兰州市城关区,是黄河岸边的一座著名公园。这里山峦起伏,植被丰富,是兰州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。白塔山公园不仅以其自然风光闻名,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关注。公园内的白塔寺始建于元代,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白塔山公园的生态环境多样,既有山地植被,也有黄河沿岸的湿地生态系统,是研究城市生态与自然景观融合的重要场所。
二、行动纪实
实践团的成员们前往白塔山公园,有序开展生态考察工作。我们沿着公园内的山路前行,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,分别对山地植被和土壤进行取样。取样过程中我们使用专业的工具,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提取样本,并详细记录采样点的具体位置和环境特征。
在考察过程中,我们还对公园内的白塔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观察,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。与此同时我们发现,白塔寺周边的植被保护良好,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,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。
三、成果总结
通过本次白塔山公园的生态考察,实践团的成员们有序开展了植被与土壤的取样工作,为白塔山公园的生态评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。白塔山公园作为兰州的重要生态与文化地标,其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,唤起更多人对白塔山公园生态的关注与保护意识,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。
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入分析采集到的样本,结合实验室数据,进一步评估白塔山公园的生态健康状况,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我们深知,保护生态环境,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践行生态保护使命,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。
队员感悟——杜晴
站在白塔山顶,风把黄河的水汽直接拍到脸上。我突然明白,先辈在塔下守的是渡口,我们在这儿守的是生态通道。土壤颜色深浅不一,其实是一页页“黄河日记”——我们采样,就是在帮它续写,别让下一页空白。
队员感悟——苏思齐
采样时,看到不少市民在公园散步,环境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。水质和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健康,而我们的日常行为也会反作用于自然。科考不仅是数据收集,更让我思考如何平衡发展和生态。兰州作为工业城市,更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。今天的实践让我更清楚,环保不是遥远的事,而是每个人的责任。
END
团队成员 | 杜晴 苏思齐 叶得蓉
文案 | 叶得蓉
排版 | 叶得蓉
摄影 | 杜晴 苏思齐
指导老师 | 郭惠芝 赵东旭 陈曼
审核 | 常非